哪些情形下劳动合同法无需支付补偿金
九江法律咨询
2025-05-17
法律分析:
(1)当劳动者主动提出解除劳动合同且和用人单位协商一致时,这种情况视为劳动者自主意愿的表达,所以用人单位无需支付经济补偿。
(2)在试用期间,若劳动者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,说明其未达到岗位要求,用人单位解除合同无需支付补偿。
(3)劳动者严重违反用人单位规章制度,或者严重失职、营私舞弊造成重大损害,这属于劳动者自身过错,用人单位可不支付经济补偿。
(4)劳动者同时与其他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,对本单位工作任务造成严重影响,或经用人单位提出拒不改正,损害了本单位利益,用人单位无需补偿。
(5)因劳动者欺诈、胁迫等致使劳动合同无效,或者劳动者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,用人单位解除合同无需支付经济补偿。
(6)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期满,用人单位维持或提高条件续订,劳动者不同意续订,用人单位也无需支付补偿。
提醒:不同案情有不同法律适用,若对用人单位是否应支付经济补偿存疑,建议咨询进一步分析。✫✫✫✫✫有法律问题,请打电话15555555523(123中间8个5),微信同号,免费咨询✫✫✫✫✫1.用人单位在多种情形下无需支付经济补偿,涵盖劳动者主动、自身过错及合同到期特定情况。劳动者主动提出解除并协商一致、试用不符录用条件、严重违规、失职舞弊致重大损害、同时与其他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影响本职且拒不改正、因欺诈等致合同无效、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等,以及合同期满单位维持或提高条件续订而劳动者不同意,用人单位均无需支付。
2.对于用人单位,应完善规章制度并向劳动者公示,明确各违规情形及后果。招聘时严格考核,试用期内按标准评估。发现劳动者问题及时沟通并保留证据,如涉及刑事犯罪及时报警处理。
3.对于劳动者,应遵守法律法规和单位制度,诚信履行合同义务,避免自身过错导致权益受损。✫✫✫✫✫有法律问题,请打电话15555555523(123中间8个5),微信同号,免费咨询✫✫✫✫✫结论:在劳动者主动协商解约、试用不符条件、严重违规、失职舞弊致损、多重劳动关系、欺诈胁迫致合同无效、被追究刑责、拒签维持或提高条件的续订合同等情形下,用人单位无需支付经济补偿。
法律解析: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》明确规定了上述用人单位无需支付经济补偿的情形。当劳动者主动提出并协商一致解除合同,表明是劳动者自主意愿;试用不符条件说明其能力未达岗位要求;严重违反制度、失职舞弊等损害了单位利益;多重劳动关系影响工作且不改正不利于单位工作开展;欺诈胁迫让合同失去合法基础;被追究刑责表明其行为已触犯法律;劳动者拒绝维持或提高条件的续订合同属于其自主选择。如果遇到与这些情形相关的劳动法律问题,建议向专业法律人士咨询,以获取准确的法律建议和解决方案。✫✫✫✫✫有法律问题,请打电话15555555523(123中间8个5),微信同号,免费咨询✫✫✫✫✫(一)若劳动者想主动离职,可与用人单位协商一致解除劳动合同,这种情况下用人单位无需支付经济补偿。
(二)用人单位在试用期要严格考核,若证明劳动者不符合录用条件,可解除劳动合同且无需支付补偿。
(三)用人单位应制定完善规章制度,当劳动者严重违反时,可据此解除合同不支付补偿。
(四)若劳动者有严重失职、营私舞弊等行为,给单位造成重大损害,单位可解除合同且不补偿。
(五)对于劳动者同时与其他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影响本单位工作,或经提出拒不改正的,单位可解除合同不补偿。
(六)发现劳动者有欺诈、胁迫等致使合同无效的情况,可解除合同不支付补偿。
(七)劳动者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,用人单位可解除合同不补偿。
(八)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期满,用人单位维持或提高条件续订,劳动者不同意的,单位无需支付补偿。
法律依据:
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》第三十九条规定,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,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:
(一)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;
(二)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的;
(三)严重失职,营私舞弊,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的;
(四)劳动者同时与其他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,对完成本单位的工作任务造成严重影响,或者经用人单位提出,拒不改正的;
(五)因本法第二十六条第一款第一项规定的情形致使劳动合同无效的;
(六)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。第四十六条第五项规定,除用人单位维持或者提高劳动合同约定条件续订劳动合同,劳动者不同意续订的情形外,依照本法第四十四条第一项规定终止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,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。✫✫✫✫✫有法律问题,请打电话15555555523(123中间8个5),微信同号,免费咨询✫✫✫✫✫1.劳动者主动提解约且和单位协商一致,单位无需支付经济补偿。
2.试用期劳动者被证明不符录用条件,单位不用给补偿。
3.劳动者严重违反单位规章,单位无需补偿。
4.劳动者失职舞弊致单位重大损失,单位可不补偿。
5.劳动者同时与其他单位建立劳动关系,影响本职且不改,单位无补偿义务。
6.劳动者欺诈胁迫致合同无效,单位无需补偿。
7.劳动者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,单位不用补偿。
8.固定合同期满,单位维持或提高条件续订,劳动者拒签,单位无需补偿。
(1)当劳动者主动提出解除劳动合同且和用人单位协商一致时,这种情况视为劳动者自主意愿的表达,所以用人单位无需支付经济补偿。
(2)在试用期间,若劳动者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,说明其未达到岗位要求,用人单位解除合同无需支付补偿。
(3)劳动者严重违反用人单位规章制度,或者严重失职、营私舞弊造成重大损害,这属于劳动者自身过错,用人单位可不支付经济补偿。
(4)劳动者同时与其他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,对本单位工作任务造成严重影响,或经用人单位提出拒不改正,损害了本单位利益,用人单位无需补偿。
(5)因劳动者欺诈、胁迫等致使劳动合同无效,或者劳动者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,用人单位解除合同无需支付经济补偿。
(6)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期满,用人单位维持或提高条件续订,劳动者不同意续订,用人单位也无需支付补偿。
提醒:不同案情有不同法律适用,若对用人单位是否应支付经济补偿存疑,建议咨询进一步分析。✫✫✫✫✫有法律问题,请打电话15555555523(123中间8个5),微信同号,免费咨询✫✫✫✫✫1.用人单位在多种情形下无需支付经济补偿,涵盖劳动者主动、自身过错及合同到期特定情况。劳动者主动提出解除并协商一致、试用不符录用条件、严重违规、失职舞弊致重大损害、同时与其他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影响本职且拒不改正、因欺诈等致合同无效、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等,以及合同期满单位维持或提高条件续订而劳动者不同意,用人单位均无需支付。
2.对于用人单位,应完善规章制度并向劳动者公示,明确各违规情形及后果。招聘时严格考核,试用期内按标准评估。发现劳动者问题及时沟通并保留证据,如涉及刑事犯罪及时报警处理。
3.对于劳动者,应遵守法律法规和单位制度,诚信履行合同义务,避免自身过错导致权益受损。✫✫✫✫✫有法律问题,请打电话15555555523(123中间8个5),微信同号,免费咨询✫✫✫✫✫结论:在劳动者主动协商解约、试用不符条件、严重违规、失职舞弊致损、多重劳动关系、欺诈胁迫致合同无效、被追究刑责、拒签维持或提高条件的续订合同等情形下,用人单位无需支付经济补偿。
法律解析: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》明确规定了上述用人单位无需支付经济补偿的情形。当劳动者主动提出并协商一致解除合同,表明是劳动者自主意愿;试用不符条件说明其能力未达岗位要求;严重违反制度、失职舞弊等损害了单位利益;多重劳动关系影响工作且不改正不利于单位工作开展;欺诈胁迫让合同失去合法基础;被追究刑责表明其行为已触犯法律;劳动者拒绝维持或提高条件的续订合同属于其自主选择。如果遇到与这些情形相关的劳动法律问题,建议向专业法律人士咨询,以获取准确的法律建议和解决方案。✫✫✫✫✫有法律问题,请打电话15555555523(123中间8个5),微信同号,免费咨询✫✫✫✫✫(一)若劳动者想主动离职,可与用人单位协商一致解除劳动合同,这种情况下用人单位无需支付经济补偿。
(二)用人单位在试用期要严格考核,若证明劳动者不符合录用条件,可解除劳动合同且无需支付补偿。
(三)用人单位应制定完善规章制度,当劳动者严重违反时,可据此解除合同不支付补偿。
(四)若劳动者有严重失职、营私舞弊等行为,给单位造成重大损害,单位可解除合同且不补偿。
(五)对于劳动者同时与其他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影响本单位工作,或经提出拒不改正的,单位可解除合同不补偿。
(六)发现劳动者有欺诈、胁迫等致使合同无效的情况,可解除合同不支付补偿。
(七)劳动者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,用人单位可解除合同不补偿。
(八)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期满,用人单位维持或提高条件续订,劳动者不同意的,单位无需支付补偿。
法律依据:
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》第三十九条规定,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,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:
(一)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;
(二)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的;
(三)严重失职,营私舞弊,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的;
(四)劳动者同时与其他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,对完成本单位的工作任务造成严重影响,或者经用人单位提出,拒不改正的;
(五)因本法第二十六条第一款第一项规定的情形致使劳动合同无效的;
(六)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。第四十六条第五项规定,除用人单位维持或者提高劳动合同约定条件续订劳动合同,劳动者不同意续订的情形外,依照本法第四十四条第一项规定终止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,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。✫✫✫✫✫有法律问题,请打电话15555555523(123中间8个5),微信同号,免费咨询✫✫✫✫✫1.劳动者主动提解约且和单位协商一致,单位无需支付经济补偿。
2.试用期劳动者被证明不符录用条件,单位不用给补偿。
3.劳动者严重违反单位规章,单位无需补偿。
4.劳动者失职舞弊致单位重大损失,单位可不补偿。
5.劳动者同时与其他单位建立劳动关系,影响本职且不改,单位无补偿义务。
6.劳动者欺诈胁迫致合同无效,单位无需补偿。
7.劳动者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,单位不用补偿。
8.固定合同期满,单位维持或提高条件续订,劳动者拒签,单位无需补偿。
上一篇:拖欠工资且没交社保怎么处理
下一篇:暂无 了